近日,市場監管總局發布《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,其中“嚴重違法違規電商賬號擬禁止'復活'”的條款引發廣泛關注。這一規定直指當前直播電商領域“換號重生”“曲線復出”等亂象,為包括陶瓷行業在內的所有電商經營者劃定了更清晰的紅線——違規成本大幅提升,合規經營不再是選擇題,而是生存發展的必答題。
陶瓷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與電商深度融合的典型領域,其電商業務具有鮮明特殊性。一方面,陶瓷產品客單價高、使用周期長,消費者決策更依賴對商家的信任;另一方面,陶瓷工藝復雜,材質、工藝、功能等參數的專業性強,消費者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;加之直播帶貨場景下,“即時互動”的強營銷屬性容易放大宣傳效果,也放大了虛假宣傳、夸大功能等違規風險。過去,部分陶瓷電商商家利用“賬號多、換號快”的僥幸心理,因虛假宣傳被封號后,換個平臺或新賬號繼續經營,既擾亂市場秩序,更損害消費者權益。《辦法》明確禁止違規賬號“復活”,本質上是要斬斷這種"打地鼠式"的違規路徑,倒逼行業從“流量博弈”轉向“信任建設”。
對陶瓷行業而言,這一規定的警示意義遠超一般性約束。首先,它將推動商家重新審視自身的合規邊界。從選品環節開始,商家需確保產品信息真實準確——材質標注不能模糊表述"高級材質",工藝參數需明確標注燒制溫度、密度等關鍵數據,功能宣傳(如防滑等級、抗污性能)必須有權威檢測報告支撐。過去一些商家習以為常的“話術包裝”,如用“進口原料”模糊產地、用“藝術效果”掩蓋色差問題,都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審查。
其次,它將重塑行業的售后服務邏輯。陶瓷產品因運輸損耗、安裝誤差等問題引發的糾紛頻發,部分商家采取“拖延處理”“推諉責任”等方式應對。《辦法》對“售后義務”的強化,要求商家建立完善的客訴響應機制,不僅要快速處理退換貨需求,更需主動公開售后流程、明確責任界定標準。這意味著,商家需從“被動應對投訴”轉向“主動預防糾紛”,通過標準化服務降低合規風險。
更重要的是,它將加速行業信任體系的構建。陶瓷產品的消費決策高度依賴口碑與信任,而長期存在的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現象,正是由于部分違規商家通過虛假宣傳獲取短期流量,擠壓了合規經營者的生存空間。《辦法》對違規賬號“零容忍”的態度,本質上是保護合規商家的市場權益。當“換號復出”成為不可能,商家將更傾向于通過提升產品質量、優化服務體驗來積累長期口碑,行業競爭重心將從“流量爭奪”轉向“價值創造”。
面對這一政策變化,陶瓷行業電商從業者需盡早完成“三個轉變”:從“流量思維”轉向“信任思維”,將精力放在產品真實價值的傳遞上;從“被動合規”轉向“主動風控”,建立覆蓋選品、宣傳、售后的全流程合規審查機制;從“個體經營”轉向“生態共建”,與平臺、行業協會協同完善行業標準,共同維護健康的電商生態。
《辦法》的出臺,不是對電商行業的限制,而是為其長期健康發展筑牢根基。對陶瓷行業而言,唯有堅守合規底線,以真實、專業、負責的態度經營,才能在直播電商的浪潮中站穩腳跟,真正實現從“賣產品”到“樹品牌”的跨越。
(來源: 美家網,侵刪)
友情鏈接 Links
佛山市人民政府 | 禪城區人民政府 | 禪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 | 禪城區發展和改革局 | 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| 佛山市消費者委員會 | 美家網 | 搜陶網 |